中新社福建武夷山3月23日电 题:穿上年代“新衣”的孔子,是朱熹吗?
——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史元丰
以朱熹思维为重要代表的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时期深度影响我国社会,为后世文明供给了重要营养,更不断地走出我国与不同地域的本乡文明交融,影响广泛且深远。在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举办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在武夷山承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朱熹——作为八百年前东方思维集大成的文明代名词,在承继前人的根底之上,也正为今世人类社会遍及道德或遍及价值的树立供给重要的思维启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你看来,儒学在全国际的传达过程中,有哪些代表性人物被国际所重视?
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内的孔子像。姚俊 摄
孟庙又称亚圣庙,坐落山东省邹城市,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图为庙内的亚圣孟子塑像。呼兰江 摄
2010年10月22日,时值朱熹诞辰880周年,朱熹铜像在福建武夷山完工开幕。张丽君 摄
劳悦强:提起儒学,全球都了解的肯定是孔子与孟子,再往后也会讲到朱熹或许王阳明。特别是在东南亚,以新加坡为例,自1982年开端,新加坡政府即正式决定将“儒家道德”列入中学生的必读科目,在全社会也展开过“新儒学运动”。此外,树立于1914年的南洋孔教会常常举办游学或讲座活动,所以新加坡民众较之西方国家社会更了解儒学。
观众翻看铜质作品《论语》。阚力 摄
但在国际范围内,孔子和孟子的影响远大于朱熹和王阳明。《论语》在西方的翻译史有几百年,并有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不同言语版别,在这些国家《论语》已经是通俗读物了。
中新社记者:你长时间在海外从事儒学研讨与教学工作,这些儒学代表人物的姓名是怎么翻译和被受众所熟知的?
劳悦强:从1313年开端,元朝“专立德行明经科”,康复科举,以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等大儒注解的《四书》为首要考试内容。不论在我国仍是在海外,其实很多人是通过朱熹的注释去知道孔孟儒学的。
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留念邮票首发典礼在福建武夷山举办。张丽君 摄
16世纪末,利玛窦在《天学实义》里把“philosophia”译为“理学”。利玛窦及其承继者,不只向我国人介绍了希腊哲学,也将我国儒学带回了欧洲,我国哲学和思维文明从此走向国际。在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收拾的《利玛窦我国札记》中,初次将“儒学”和“理学”译成“philosophia”。
“Confuci”其实是“孔夫子”的音译,“Menci”则是“孟子”的音译,由于拉丁文中名词有阳性、中性、阴性的差异,孔子、孟子作为男性,他们的姓名要加上表明阳性的后缀“us”,所以就变成了“Confucius”与“Mencius”。其他人名也大致依照这个办法翻译,如明朝天启皇帝的拉丁文姓名为“Thienkius”,英文和法文都直接使用了这些词语。其他言语则依照拼写习气和词性有一些细小调整,例如德语中孔子为“Konfuzius”,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则是“Confucio”。这样的翻译首要是从言语习气而来,并无凹凸之分,中文中耶稣也被认为是来历于“Jesus”的音译。
中新社记者:咱们发现海外有关朱熹的英文译介有“新孔子”“后孔子”等不同表述,请从传达与思维的视点谈谈你的了解与考虑?
劳悦强:朱熹是儒家孔孟之后的大思维家、哲学家,其学说被称作朱子理学,明清时就遭到东南亚及西方的重视。虽然有不少学者对朱子理学在海外的传达和影响进行论说和谈论,但是,其在英语国际的译介遭到的重视和谈论相对比较滞后,鲜有翻译界或言语学界对译介进行系统分析。
武夷山“朱熹园”是以留念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为主题的留念馆。王东明 摄
美籍华人学者,哲学史家、朱子理学专家陈荣捷会集几十年精力于朱熹的研讨和对朱子理学研讨工作的推进。1982年由陈荣捷安排并担任大会主席的“国际朱熹谈论会”在夏威夷檀香山举办,汇聚了彼时东西方闻名的朱熹研讨专家。此次大会促进了朱子理学的海外研讨,也使东西方对朱熹有了新的知道。以陈荣捷英译《近思录》为例,除原文622条之外,还有长篇导言胪陈《近思录》编纂及译注的通过,并选译出宋、明、清与朝鲜、日本注家谈论600余条,还有附录《近思录》选语统计表、《近思录》选语来历考、中日韩注释百余条。
武夷山“朱熹园”是以留念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为主题的留念馆。图为留念馆里的朱熹文集。王东明 摄
从效果来讲,朱熹的确是诠释孔孟最好的代言人。在美国传教士、汉学家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重要作品《我国泛论》中,也表达了对朱熹的推重,书中屡次直接说到朱熹的姓名,并将其译介为“巨大的孔子注释家”(the great commentator of Confucius),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这是树立的。
中新社记者:朱熹罗致和吸收了孔孟的思维效果,并融汇儒、释、道三家的思维滋补,创立了新的哲学体系,至今在海内外仍具有深远影响。朱子理学的形成对今日东西方不同文明间沟通互鉴有何启示?你怎么看待朱子理学的国际价值?
劳悦强:你的发问点中了核心问题。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中蕴含着丰厚的内容,尤其是“理一分殊”思维。今日,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年代特征日趋显着。根据人类命运的一起要求,朱熹在承继前人的根底之上,产生于八百年前古代东方的“理一分殊”思维,正为今世人类社会遍及道德或遍及价值的树立供给了重要的思维启示。
航拍坐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山麓的鹅湖书院。鹅湖书院曾是一个闻名的文明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我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刘占昆 摄
朱熹说:“六合之间,万物之众,其理本一,而其分未尝不殊也。”这儿所说的“理”,具有一本万殊的性质。“理”既表现在国际中,又表现在每个单个事物之中,表现在国际中的“理”和表现在每个单个事物中的“理”,类似于释教“月印万川”。万事万物一致于“理”,而又是“理”的具体表现,表现着“理”的全体。
朱熹倡议人们要与万物共存、与万邦同处,能够说是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维精华,“理一分殊”正是朱熹处理不同文明、价值抵触中最深入的见地,也是人们知道和掌握宋明理学的根底。“理”不只能够贯穿古今,也能够贯穿中西。这样的跨文明沟通与互鉴,既能对话又有态度,既能交融一理又互相独立。
今日,假如用一句话向国际介绍朱熹和朱子理学,我想试问:“穿上年代‘新衣’的孔子,是朱熹吗?”
中新社记者:你长时间在海外教授传达儒学,作为东西方的“摆渡者”,在海外教学朱子理学有哪些形象深入的事例?有何主张?
劳悦强:我在海外教学朱子理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误解——“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名言,也是一句饱尝后人望文生义之苦的名言。这句话的原意是: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不论东方仍是西方,即便放在今日看来这句话也没有任何问题。
航拍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王东明 摄
劳悦强教授在武夷论坛上。史元丰 摄
这两天,我从飞机落地武夷山到坐在青绿如画的窗前承受采访,有一个深入的形象便是武夷山的山水是人文明的,是有前史的,咱们今日能看到山体绝壁上不同朝代文人墨客的题字。我国“天人合一”观念强调了天和人的联络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这个联络中,人作为国际中的一个细小存在,与六合万物都有着严密的联络,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维系。主张咱们来到武夷山的林泉山水之间,从中咱们既能看到人与自然的调和联络,又可明晰品读前史印记留下的人文之美。(完)
受访者简介:
劳悦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讨触及先秦诸子思维、汉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互融、宋明理学、我国叙事学、释教讲经以及我国古代妇女史等等。中文作品包含《文内文外——我国思维史中的经典诠释》,英文作品则包含《剑桥我国史》第二册(六朝卷)中“清谈与形而上学”一章。